首頁 > 早教頻道 > 早教熱點 > 《小歡喜》熱播背后,道盡了中國式教育的“別離”與“歡喜”
最近,由黃磊、海清、小陶虹等老戲骨主演的電視劇《小歡喜》正在熱播。
電視劇聚焦高考,講述了面臨升學壓力,3個家庭孩子與父母發(fā)生的故事,真實的劇情和創(chuàng)新的細節(jié),讓許多觀眾看完直呼:“真實又接地氣,這就是自己當年的高中生活!”
而劇情里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的是,《小歡喜》里三位不那么歡喜的媽媽,盡管她們竭盡全力想當一個“好媽媽”,但結(jié)果卻是事與愿違,孩子或叛逆,或反抗…
3個家庭模式,造就了迥然不同的孩子,而每一個孩子成長背后的原因,都值得反思。
最好的愛不是控制,是平等和尊重
有一種愛,叫做“以愛之名”。
?方家為了保障孩子睡眠的充足,搬進了月租過萬的學區(qū)房;
?喬家以愛為名,對女兒展開窒息式關懷和興趣干涉;
?季家為不讓兒子受凍,竟逼其穿上女款秋褲。
三個家庭“以愛之名”,各出奇招,“為你好”式體貼讓子女啼笑皆非。
而在劇中,喬英子這個形象,是在母親控制式教育下成長的代表:
身為學霸,她壓力很大,過得并不開心,因為媽媽對她的期望太高,認為她的志愿必須是清華北大。
英子對航天充滿興趣,在高考誓師大會上,她在許愿氣球上寫下了自己報考航空航天大學的夢想,卻被母親嘲笑為“這是什么東西???”然后強行讓她修改成了清華北大。
母親宋倩,為了讓她考上名校,逼她喝滋補湯,還給她房間安裝隔音裝置和透明玻璃,以方便全方位監(jiān)督控制;
魯迅在《我們現(xiàn)在怎么做父親》中說道:“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,倘不先行理解,一味蠻做,便大礙于孩子的發(fā)達?!?
在劇中,無論是宋倩對女兒英子的高期待、高要求,嚴控制,還是其他兩個家庭面對孩子高三時的焦慮,都體現(xiàn)出名曰愛孩子,實際上卻是對孩子的道德綁架。
有這樣一幕:
宋倩當著孩子的面,哭訴自己為女兒付出了全部,為什么會換來這么多怨恨?
英子回答:“媽,您的原則是原則,我的原則就不是原則嗎?”
于是,這位媽媽使出了殺手锏:“我為了你,放棄了多少我自己想做的事,你知道嗎!”
聽了媽媽的話,女兒淚流滿面,無力再多說一句,只是痛苦地抓著頭發(fā),默默哭泣。
這一幕多么熟悉,在父母的道德綁架下,親子之間已然失去了平等交流的可能。
蔡康永曾在《奇葩說》里談到父母角色時這樣說道:“父母為孩子犧牲一輩子,沒有自我,但他們卻要容忍自己的孩子,忽然有了自我?!?
《小歡喜》通過父母的控制式教育,傳達出一個理念:“父母總認為自己最了解孩子,可實際上他們了解的,只是他們認為的我們?!?
孩子不是父母生命和意志的延續(xù)品,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想和生活。
最好的愛不是控制,是給予孩子平等與尊重!
親子關系背后都是夫妻關系
宋倩的控制欲不僅表現(xiàn)在對女兒的身上,在和前夫的相處中也因這一點而使兩人的關系走到了盡頭。
喬衛(wèi)東有一次忍不住對朋友吐槽:宋倩一直逼著孩子如何如何,這樣誰都不舒服,我也不舒服,我當年聽著要舒服就不會走到離婚的地步。
當然喬衛(wèi)東的話或許也只說對了一半:如果自己給足妻子愛和安全感,維護好兩人的夫妻關系,或許也就能解救妻子的控制欲。
從電視劇來看,宋倩除了一段失敗的婚姻,暫時沒有其他的親密關系,親子關系是第一位。在排序上,女兒第一,而本該排在第一位的“自己”卻完全被忽視了。
沒有良好的親密關系,也不夠愛自己,宋倩看上去堅強,實則內(nèi)心很脆弱。就像前面提到的,看似對女兒付出一切,實際仍是希望得到愛的回饋,所以當女兒對這樣付出表示出絲毫的反抗,當這種回饋出現(xiàn)危機時,她就很容易崩潰。
唯一可以祭出的仍是情感綁架:英子,你可是媽的一切呀。
陶虹在接受采訪時也表達了自己對這個人物的理解:宋倩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中極大缺失,所以她把應該給丈夫的愛和應該給孩子的愛一股腦全給了孩子,不停地站錯位,導致母女關系的擰巴和危機。
相比宋倩,海清黃磊飾演的方圓夫婦,雖然丈夫沒有轟轟烈烈的事業(yè),但懂得體貼妻子。面對童文潔為兒子的事著急上火,方圓巧妙地一番開導,讓妻子潔心情大好。
對于婆媳關系的處理,方圓也展現(xiàn)了高情商,處處把夫妻關系放在第一位。當婆婆吐槽兒媳婦辦事考慮不周到,沒有和老人商量,方圓趕緊維護媳婦:“怎么沒說,她跟我商量了呀?!?
而童文潔對丈夫也由衷地欣賞,當方圓自嘲自己這么多年只混了一個“區(qū)區(qū)的科長”,童文潔卻表示:“我就是喜歡你這樣,喜歡你不求上進的樣子?!?
一個家庭中,夫妻關系和諧,整個家庭氛圍也會比較健康。這也造就了兒子方一凡健康、陽光、樂觀的性格。雖然學習成績不好,但性格上沒毛病,親子關系也正常。面對父母時,方一凡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,但也懂得去理解父母的期望。這種心態(tài)會讓孩子走得更遠。
教育是四兩撥千斤
愛是春風拂面
有“別人家的孩子”,自然就會有“別人家的媽媽”。
中國內(nèi)地第一位獲得柏林影后的女演員詠梅,飾演神仙媽媽劉靜,剛一出場就給人溫婉居家,歲月靜好的感覺。
因為工作的關系,劉靜夫婦和兒子常年分離,突然的空降,讓一家三口都無所適從。
兒子叛逆,老爸古板,全靠這個寶藏媽媽從中調(diào)解。
為了彌補兒子季楊楊缺席誓師大會、放飛氣球的遺憾,劉靜自行買來氣球,卻騙兒子是爸爸囑咐的,用高情商融化父子間的寒冰。
一家三口第一次站在一起,手牽著手許愿。
卻又因為爸爸季勝利一句“放氣球上天違規(guī)”,讓兒子瞬間失落。
劉靜假意安撫老公,說要把氣球綁在欄桿上,然后悄悄放手,回頭向兒子眨的那下眼睛,調(diào)皮又暖心。
為了解開孩子的心結(jié),劉靜還帶著老公去賽車場,主動了解兒子的興趣,感受兒子的內(nèi)心世界。
從學業(yè)到愛好,她一直尊重孩子的選擇,充當著亦師亦友的角色。
也讓整個家庭里疏離的感情逐漸升溫,變得更加的親密無間。
一句話總結(jié)劉靜的教育方式,就是溫柔而堅定,細膩又包容,知足且上進。
兒子季楊楊在她的教養(yǎng)下,也從冷漠不知規(guī)矩,逐漸變得乖巧體恤,主動改掉壞毛病。
董卿在接受采訪時曾說: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,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。”
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,想要培養(yǎng)出自足的、充盈的孩子,打磨出一面晶瑩閃亮的鏡子,家長自己首先得成為自己希望在鏡中看到的樣子。
教育的本質(zhì)是熏陶不是教化,是影響不是控制。
教育的真相,不是加大你的給予,而是提升教育的層次。
“爬樓梯雖累,但每一次抬腳,都會有煥然一新的驚喜”。希望每一個家庭中,父母們對自己多些要求,對孩子少些苛責,珍惜親子間的每一份小歡喜。
畢竟歲月長流,父子母女一場,便是這世間最美的緣分。
想了解更多,請關注NYC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!
<上一篇:有父母陪伴睡覺的孩子,幸福感爆棚
>下一篇:NYC育兒分享:“淘氣”是好是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