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早教頻道 > 性格培養(yǎng) > 抬高別人而貶低自己的孩子,真的能證明你很懂禮貌?
我的父親,是一個從不夸贊自己孩子的父親。記得有一次,他和好友吃飯,我們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玩,年幼時期的我很喜歡跳舞,和另一個小女孩跳起舞來。在一旁觀看的家長們在吃飯的收獲就表揚道:你家孩子舞跳得真不錯,有模有樣的,可以好好培養(yǎng)啊。父親使勁擺手,說:她呀,就知道搞這些沒有用的,耽誤學習,成績簡直不行,尤其是數(shù)學。你們都不知道,讓我操碎了心……父親還在滔滔不絕的“自謙”,沒注意到身邊的我,臉上先前的笑容瞬間凝固,淚水在眼眶里打轉。從那以后,我的舞蹈夢也戛然而止了。我再也不敢在別人面前表現(xiàn)自己了。
有很多家長,也曾像我的父親一樣,為了保全自己的“禮貌”形象而傷害孩子。因為如果不這樣“自謙”,會顯得自己很沒有禮貌。在中國的傳統(tǒng)文化里,我們必須要“謙虛”,當別人夸你的時候,不能點頭承認,那樣會顯得自大狂妄。必須擺擺手說“沒有”,“哪里哪里,還是你比較……”要把對方抬高,把自己貶低。這樣才算是有教養(yǎng),有禮貌。
幾個孩子在一起玩,我們通常能見到的畫面是這樣的:當自己孩子的玩具被忽然搶走,孩子哭了,一般會勸自己孩子:哎呀,你讓哥哥玩一會嘛,那么多玩具,我們去玩別的好啦!如果搶玩具的孩子的父母和自己是熟人或親戚關系,就更抹不開面子了,往往還會大方的說:哥哥那么喜歡這個玩具,就拿去嘛。對方父母通常會說:不用不用,這多不好意思??!我們則更豪氣的回復:沒啥,一個小玩具而已!最后,搶玩具的孩子帶著玩具離開了,留下自己孩子一個人難過。
你覺得孩子會怎么想呢?孩子一定一臉懵:說好的先來后到的規(guī)則呢?為什么破壞規(guī)則的人反而得利,而遵守規(guī)則的我卻成了不懂事不大方的人?那我以后還要不要遵守規(guī)則呢?既然如此,我以后也學別人,遇到喜歡的東西搶走就好了。
孩子遭受的傷害還不僅僅是對規(guī)則認識的混淆,還有物權意識的崩塌。我們不會不經妻子允許就把家中屬于她的東西送與別人,也不會把父母在意的老物件丟掉,因為這些物品的處置權不在我們。
但在孩子面前,我們有父母身份帶來的權威感,認為自己對孩子的物品擁有天然的分配權。只是,當我們要孩子把自己的物品讓給別人時,有沒有想過在我們眼里一本普通的書,對于孩子來說,卻可能如同是王國失去了英雄,士兵失去了將軍。幻想的世界缺了一角,現(xiàn)實的世界一片灰暗,孩子的物權意識就此崩塌。
而如我父親一般,當他為禮貌而“自謙”時,又何曾想到,得到認可的我正開心時,就被他說出的糗事給澆了一盆冷水。我們生氣時常說:這是我的底線。孩子也有自己的尊嚴和底線,當他的不足之處被家長用說笑、自嘲的方式公之于眾,他的底線被突破了,孩子的內心會有強烈的受挫感。而且,孩子不像大人,有較強的調節(jié)能力可以自我調節(jié)一笑而過,這種挫敗感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和膽小。
NYC紐約國際早教中心:禮貌是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。
可當我們要求孩子將自己的東西讓度與人時,當我們在不經意貶低孩子時,哪里有一點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呢?
當孩子在認真的玩一個玩具時,如果有另一個孩子過來搶走了。我希望媽媽們不要放不下面子。一定要站出來維護孩子的物權。其實這不僅是對自己孩子的尊重,對破壞規(guī)則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尊重,畢竟釋放天性不是任性,他只有學會敬畏規(guī)則,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。
而對于像我父親一樣的家長們,自謙不是自貶,當孩子收到別人的贊美,只需用坦然的態(tài)度去面對,欣然接受不生傲氣,就很好了。看一個人的修養(yǎng),從來不是看他怎樣對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,而是看他如何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。
你對待自己孩子的態(tài)度,其實也決定了他日后對待他人的態(tài)度。如果你想要讓別人覺得你是彬彬有禮的,不如就好好對待你的孩子,正視你的孩子。給他足夠的尊重。如果總是以傷害孩子為代價成全個人的“禮貌”,你到底有多愛你的孩子?
<上一篇:NYC紐約國際早教中心提示: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繪畫興趣
>下一篇:孩子性格內向怎么辦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