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早教頻道 > 健康疾病 > 新生兒這三個部位護理需仔細,切忌感染
談到新生兒的護理,新手爸媽往往都是一臉迷茫,很多應(yīng)該注意的事項其實并不清楚,而這個階段的護理其實是需要特別細心和小心的。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提醒,除了日常的喂奶、換尿布、洗澡,臍部、耳朵、口腔尤其容易因為護理不當造成不必要的感染。
臍部要干燥
臍帶是寶寶在出生前和媽媽連接的重要紐帶,一聲啼哭,醫(yī)生首先就要剪斷母嬰的這條連接。之后父母要格外注意寶寶臍帶斷端的護理,一般情況下出生后7~10天能長好。一旦臍部感染,非常容易造成敗血癥等疾病,后果嚴重。所以一定要盡量保持臍部干燥。
在護理的過程中,注意洗澡的時候避免沾水,可用薄紗布輕輕地蓋在寶寶的肚臍上保護,也可以用75%的酒精消毒清潔。提醒大家,別用老方——紫藥水,以為能“把干”,其實紫藥水只能保持表面的干燥,效果并不理想。如果孩子出現(xiàn)化膿的情況,別拖著,趕緊到醫(yī)院就醫(yī)。
耳朵要防濕
嬰兒期的孩子多是平躺在床上,很多“液體”在不經(jīng)意間就偷偷的流進了耳朵里面。比如孩子吐奶、哭泣,家長沒有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并擦拭干凈,奶水和淚水就流進耳朵里了。這時候家長可以用干燥的棉簽輕輕的蘸一蘸外耳道,千萬別使勁深入,以免造成傷害。還有就是洗澡的時候,洗澡水也是隱患,洗澡洗頭時可以用手輕輕的將孩子的外耳廓蓋住外耳道,減少水的進入。
口腔防感染
我們知道新生兒的糧食就是媽媽的母乳或者是配方奶,為了防止口腔感染疾病,就得從源頭抓起。首先是媽媽的雙手、內(nèi)衣、乳房都要保持干凈,勤清洗、常換洗,減少細菌寄存的可能性。
喝配方奶的寶寶,奶瓶、奶嘴要經(jīng)常消毒,最好的消毒方法就是用沸水煮一煮,簡單有效,雖不必每次喂奶時都消毒,但也要有這個意識。
每次寶寶喝完奶,給孩子擦嘴也別拿過一塊毛巾就擦,盡量準備一塊專用的擦嘴巾。有的孩子口腔里面會長鵝口瘡,家長檢查時以為是奶塊沒在意,其實這是真菌感染,采用2%~5%的蘇打水簡單治療可以緩解,如果反復(fù)且無效要就醫(yī)治療。
本文摘自:健康時報
>下一篇:如何護理寶寶嬌嫩的皮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