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早教頻道 > 健康疾病 > 輻射對我們的孩子到底會有多大的影響?
我們都知道,輻射對人體有害,長期處于輻射的環(huán)境中,會對人造成不小的傷害,危害健康,但到底我們生活的環(huán)境中有多少輻射?大家可能并不清楚,NYC紐約國際兒童俱樂部早教中心這就為家長們答疑解惑,我們生活的環(huán)境中到底有多少輻射?輻射是怎樣影響健康的?嬰幼兒是否更易受輻射影響?如何科學防輻射?輻射對我們的孩子到底會有多大的影響?
近日,由亞太兒科放射學會(AOSPR)主辦、上海兒童醫(yī)學中心承辦的第17屆亞洲大洋洲兒科放射學年會在上海舉行,上海兒童醫(yī)學中心放射科主任鐘玉敏教授就生活中的輻射問題進行了解讀。
自然界里的輻射
其實我們俗稱的“射線”,學名叫輻射。輻射其實存在于整個宇宙空間,宇宙射線、放射性氡氣、核燃料、X光、巖石及土壤中各種放射性物質、家用電器等都有輻射。
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。一定量的電離輻射會引起基因或分子結構變異,破壞器官組織,對人體造成傷害。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電離輻射包括:家庭裝修的大理石、花崗石;機場、地鐵行李安檢儀;乘飛機到達高空;醫(yī)院的放射檢查等。
還有一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時常接觸但不太了解的,比如漂亮新奇的夜光手表、夜光礦燈、鑲有某些寶石的首飾,甚至香煙中也含有微量的放射性物質釙210。
正視輻射,無需恐慌
那么身處輻射中,我們到底會不會生病呢?其實,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直暴露于天然的輻射環(huán)境中,我們喝的水、吃的食物、呼吸的空氣中都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,甚至人體內也有相當量的放射性元素。
研究顯示,天然本底輻射導致的個人年輻射量通常在每年1-10毫西伏,全球平均為每人每年2.4毫西伏,我國平均為3.1毫西伏。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,天然本底輻射水平對健康沒有影響。
根據(jù)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標準,輻射總危險度為0.0165/西伏,即人體每接受1000毫西伏的輻射劑量,只會增加0.0165的致癌幾率。當受到1000-2000毫西伏照射時,人體會受到明顯損傷,感到疲勞、嘔吐、食欲減退等;只有當受到2000-4000毫西伏照射時,人體會發(fā)生嚴重的射線疾病,如骨骼和骨密度遭到破壞,并伴有內出血、腹瀉等癥狀,體弱者可能死亡;當受到大于4000毫西伏照射劑量時,將直接導致死亡。
相對于電離輻射,電磁輻射更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:各種電器、電子設備、移動通訊設備等裝置,只要處于操作狀態(tài),周圍就會存在電磁輻射。人們熟知的微波爐、手機、高壓線、電腦產生的輻射就屬于這一類。
電磁輻射到底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影響,學術界還沒定論。但就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所展開的全球迄今最大規(guī)模的手機安全研究顯示,使用手機與腦腫瘤之間沒有明顯關系。
但鐘教授也指出,雖然電磁輻射對人體是否有害尚無定論,但做好輻射防護也是必須的。當人們面臨電離輻射時,比較熟知的防護方法有:遠離輻射較高的地區(qū);進入放射性污染嚴重的地區(qū)時用手帕、毛巾捂住口鼻,減少放射性物質吸入;穿戴帽子、眼鏡、手套等有助于減少體表放射性污染;特別提示,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和食品等。
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還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引起的輻射污染卻被人們忽視,比如,年輕人喜歡熒光閃亮的飾品,大量吸煙以及二手煙也會使周圍的人受到輻射污染,長時間看電視、看電腦、打游戲等都會增加人體接受輻射劑量。
正常醫(yī)學檢查不要回避
鐘玉敏教授指出,兒童在醫(yī)學檢查中也可能受到輻射,然而需要提醒家長的是,不能因為懼怕輻射而影響治療,耽誤病情。
其實,兒童胸部攝片的射線量僅為0.02毫西伏。另外,超聲和磁共振是完全沒有輻射的,但這兩種檢查不能適用所有情況。
當患兒必須接受檢查時,如何防護才能減輕輻射影響呢?盡量配合醫(yī)生,確保一次完成檢查,以避免反復檢查而增加的射線量。家長要保存好檢查結果,在其他醫(yī)院做過的檢查要主動出示。
兒童易受二手煙輻射影響
然而,相對于上述提到的輻射影響,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對兒童的輻射影響更應引起家長的重視。
中國有1.8億15歲以下兒童深受二手煙影響,香煙點燃后產生煙氣,煙氣中包含了大量的微小粒子,釙210和鉛210喜歡附著在這些微粒上,從而進入到人體的呼吸系統(tǒng)中。
人的呼吸系統(tǒng)由氣管和肺等器官組成。釙210會聚集在支氣管,細支氣管和肺泡的分叉處,成為核輻射“熱點”,持續(xù)危害人體健康。二手煙對孩子的輻射影響遠遠超出本底輻射和醫(yī)學檢查。因此,不在公共場所,特別是有嬰幼兒在場的地方吸煙,可以有效減少輻射對孩子的影響。
除此之外,還有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減少輻射影響。首先,在日常生活中多讓孩子參加戶外運動或體育鍛煉,以替代長時間坐在電腦或游戲機前,不僅可以增強體質,同時也是預防電磁輻射的有效途徑。
其次,外出回家先洗手、洗澡,做好個人衛(wèi)生不僅可以防止病從口入,還能洗掉附著在衣物、皮膚上的放射性污染。
第三,倡導低碳生活,各種家用設備在暫停使用時,關閉電源,不要讓它們處于待機狀態(tài),雖然只產生微弱的電磁場,但長時間也會產生輻射積累。
<上一篇:春季帶寶寶戶外賞花都需要注意些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