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早教頻道 > 健康疾病 > 孩子積食了?找準原因,對癥下藥是關鍵
最近我把小寶從南方接回了北方,可能是北方干燥,小寶有點不適應,連續(xù)幾天食欲不振,大便困難。這一定是積食了。那么如何應對積食,NYC紐約國際帶你一起了解。
無論是消化不良,還是積食,都是不良的飲食習慣造成的。肉類食物本來就不容易消化,吃完肉接著吃冰糕,肉夾著寒涼凝結在胃腸里更不易消化。冰糕是不能再給孩子吃了。他要是實在吵得慌,那就只許吃一口。然后讓孩子每天早晨吃一顆新鮮的山楂。結果,孩子吃了不到1個星期,肚子就不痛了,嘴里的口氣也消了。 中醫(yī)以山楂為藥。自有妙用。中醫(yī)典藉里記載說:“山楂能化肉積,凡多年母豬肉煮之不爛,但入山楂一撮。登時皮肉即糜?!八哉f山楂不但能健胃消食,更擅長消肉積。新鮮的山植去掉核,凈量也得有4-5克,藥性遠勝于加工干燥后的中藥,所以對孩子來說,一顆足矣。如果有的孩子覺得山楂酸,可以去核后搗碎放到早上熬的粥里,每天1顆就夠了,最多吃1個星期。病愈后不要再吃,因為從藥的角度來說,山楂也是消導之劑。有積的時候才能吃,吃過了會導致孩子大便稀,反而對胃腸不利。
其實食積也分實證、虛證。實證有兩種,一種是因愛吃雞、鴨、魚、肉而患的肉積,還有一種是因愛吃瓜果、疏菜、冷飲之類而患的冷積。這兩種積都來得急、去得易。稍用點消積導食的藥或食品就能好。肉積用山楂除,冷積可用一小塊生姜剁碎了,放半杯水煮開,加上一勺紅糖,喝兩次就會好。
有的孩子肚子里有積,卻和上面的情況正好相反。他肚子痛的時候,喜歡讓家長用手去按一按、揉一揉,覺得這樣好受點,這就是虛證。這樣的孩子吃飯不香,大便稀,上廁所的次數(shù)也多,這就是因為孩子的脾胃虛,不升清。吃的東西沒有完全經過脾的消化和吸收,導致大便里還有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物,所以肚子里容易有積。這種情況光導積是不行的,虛在脾上就要補脾。補脾的辦法有很多,有的家長會去買些肥兒丸之類的所謂補品給孩子吃??赡軙行┬Ч?,但見效很慢。孩子的脾和胃是慢慢養(yǎng)起來的,再加上孩子的脾胃本來就弱,不能很好地消化一些硬的食物,所以給孩子補脾胃的最好辦法就是給孩子吃一些稀的、軟的食物,比如說小米粥,每天早晚給孩子各喝一次小米粥。孩子如果又黃又瘦的,您還可以在粥里加兩三個大棗,可以幫孩子生氣血。有的父母一時心血來潮便給孩子連著喝了幾天的粥,見沒什么明顯的起色就放棄了,這完全是錯誤的。給孩子補脾胃是一個“持久戰(zhàn)”,它不像感冒發(fā)燒那樣,給孩子吃點退熱藥,發(fā)發(fā)汗就能立即起效。但是您只要堅持了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,不知不覺中,孩子的小臉一天比一天紅潤。
在孩子的日常飲食照料中,我們要細心觀察,更要在食物的做法與種類上多下功夫,保證孩子每日的營養(yǎng)攝入,這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健康的成長。